清风徐来,暖意渐浓,走进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的济南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翻刨机轰鸣作业,将白菜帮、牛粪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变成蚯蚓的“美味大餐”,经过“蚯蚓工厂”产出的蚯蚓粪还可作为果蔬种植中上好的有机肥料。蚯蚓产业串起了生态循环农业大链条,对改善周边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从孝直镇引入蚯蚓产业,以前人人嫌弃的白菜帮、土豆秧、牛粪都变废为宝,这些农业废弃物乱倾乱倒现象减少了,群众打12345反映问题的也少了,大大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农办负责人说道。
孝直镇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也是平阴县的蔬菜种植大镇,仅白菜和马铃薯种植规模分别就有3.2万亩、3.6万亩。蔬菜产业和畜牧业为当地农户和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杏彩平台app但每年产生的大量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一直是孝直镇党委政府和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高、效果不理想。而蚯蚓以土壤中的动植物碎屑为食,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等优势,是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天然“处理器”,被誉为“生态系统工程师”。
“我们现在有10个大棚,260多亩地,一年四季都可以出产。一般来说,每亩蚯蚓可年消耗白菜、牛粪等原料100到150吨,按目前的养殖规模,年消耗原料约五六万吨,全部投产之后,能够提升到七八万吨。”工作人员台加权向记者介绍到。
引进蚯蚓产业后,以前农户随意丢弃在路边的大量自然腐烂的白菜帮子、土豆秧以及畜牧养殖场的牛粪得到统一集中处理,加工成“蚯蚓的养殖温床”,经过蚯蚓分解后的农业废弃物质轻、粒细均匀、无异味,号称“有机肥之王”,实现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污染源变肥源,使得水更清天更蓝,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蚯蚓粪是极具营养的天然有机肥,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加大蚯蚓保护力度、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化肥的使用减少,降低了种地成本,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记者了解到,每亩蚯蚓年产约30吨蚯蚓粪,市场售价每吨200至500元不等,生产的蚯蚓粪广受玫瑰种植基地、家庭农场、蔬菜大棚的欢迎,销售供不应求。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还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效益。
“现在亩产蚯蚓两到三千斤,加上蚯蚓粪和其他合作收入,总得算下来,每亩蚯蚓能挣四万多块钱。”台加权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农机是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在不断推进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牛粪和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翻刨、发酵、,分离蚯蚓和蚯蚓粪,最后进行包装成品,这是一条完整的蚯蚓生产链。将先进技术装备应用到生产一线,让机械作业贯穿生产链条始终。“我们现在雇了八名工人,有铲车、翻刨机、上料机、布料机、蚯蚓收获机、蚯蚓粪自动包装线多台机械,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生产运营。”台加权向记者介绍到。
据了解,该公司没有机械化之前,二十多名工人连轴转才能勉强维持运转,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后,一个机器一上午可以分离出一千多斤蚯蚓,实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加贴合生产实际需求,台加权和工人们一起研究改进机械,着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近两年,该公司加强校企合作,将产学研深度融合、把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济南腾骐潜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博士生工作站,研究蚯蚓饵料配比和发酵技术,提升蚯蚓养殖技术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创新“蚯蚓立体种养”生态循环新模式,实现种植和蚯蚓养殖过程中的碳循环和零排放杏彩体育注册小蚯蚓大产业助力乡村谋振兴,促进绿色农业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提高蚯蚓的养殖效益的同时,培育卓越的农业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蚯蚓产业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的集约化利用,将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创新之举,助力农业绿色产业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通讯员 耿立君 杨君 郭艳丽)